我对卷帘门的记忆
那天清晨,我在出租屋里听见楼下餐馆的卷帘门声,哗啦啦的金属摩擦声划破了晨曦的宁静。是它收起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街道,还是把我拉回了那些泛黄记忆的深处?
初识卷帘门的声响
时光倒回到2000年出头,大约是2001或2002年的样子。那时的我还不到六岁,刚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,而父母也刚刚告别了深山里的生活,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小镇上开了一家电器维修的小店。
至今我还能清晰地描绘出那个略显局促的小店:门面恰好一间房的宽度,进门便是一个呈横折状的玻璃柜台,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遥控器和父亲的维修配件。柜台靠墙的角落里,还立着一个漆色斑驳的木柜,柜子上密密麻麻地堆放着螺丝、电阻、电容等各种零件,仿佛一个微缩的电子元件博物馆。而那张被岁月磨得发亮的木桌,就是父亲的工作台,桌面上总是散落着待修的电器和工具。我在小镇上的生活记忆,便是从这个充满了焊锡味道的小天地开始的。
那时的我还不曾亲手触碰过卷帘门,毕竟对于我那个年纪的孩子,大人们总是担心我会被卷帘门的惯性力”拽”上去。但我却对父亲关门的每一个动作记忆犹新:他总是拿着一根顶端带着铁钩的长棍,熟练地钩住卷帘门顶部的拉环,然后猛地向下一拉。瞬间,哗啦啦的巨大声响就像瀑布倾泻般响彻整条街道,紧接着父亲放下铁棍,用双手继续向下用力拉扯,最后用脚重重一踩,伴随着一声铁皮撞击水磨石地面的闷响,彻底隔绝了门外的所有光线,小店便陷入了黑暗的拥抱中。
卷帘门之于我的意义
当这次听见卷帘门的声响,唤起了如此多珍贵回忆的时候,我不禁开始反思:为什么我会对卷帘门保留如此深刻的印象?它对我而言,究竟象征着什么?
对我来说,它更像是开启我小镇生活的一把神奇钥匙。伴随着它的每一次响起,我才真正告别了让我度过懵懂幼儿时期的深山,踏进了我心目中的”城市”世界。我还依稀记得当时门前的那条马路,还不是如今平整的水泥路或柏油路,而是一条完全由黄土构成的泥土路。大晴天的时候,过往的车辆总是扬起漫天的尘土,让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土黄色的雾霭中;而到了雨天,这条路又变得泥泞不堪,每一脚踩下去都会溅起泥水。不过这份关于土路的记忆相对模糊,脑海中更多保留的,还是后来水泥路修建完成后的模样。
说起道路,我的思绪又不自觉地飘向了从小镇回到大山深处的那条蜿蜒小径。那才是真正的泥泞难行,有些路段甚至紧挨着”悬崖峭壁”。每当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的我,只能紧紧抓住父亲的衣角,小手根本无法完全环抱住他的腰身——人太小了!有时候我会被夹在父母中间,那种被温暖包围的感觉,大概是在那个充满未知危险的环境中,最让人安心的时刻了。
时过境迁,咫尺天涯
如今,卷帘门离我已经很远很远了,足足有七百公里的距离。即使开车不眠不休,也需要七个多小时才能抵达。每天负责开关那扇卷帘门的人,在绝大多数的日子里都等不到我回家的身影。
卷帘门很远,家也变得好远好远。